低收入

中央农办: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未来帮扶政策会有何变化?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给出了明确答复。他介绍,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将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具体而

人社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人社部1月21日召开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表示,将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更加充分可靠的社会保障减少劳动者后顾之忧。同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

国家下发宁夏2025年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9418万元

中新网银川2月28日电 (记者 于晶)28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下达宁夏今年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9418万元,截至目前,宁夏共获得今年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较2024年度增长8%。据悉,宁夏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今年将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严格把握以工代赈模式创新和施工承接方式优化等关键环节,紧盯项目劳务报酬

国家发改委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50亿元

新京报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消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本批投资计划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资金主要投向832个

国家发改委:以工代赈投资50亿元 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本批投资计划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重

2024年以工代赈带动超330万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

新京报讯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2024年,我国以工代赈政策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就业,同比增长31%;发放的劳务报酬达到478亿元,同比增长32%。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目前也在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开展,将进一步加强低收入群众就业帮扶。编辑 樊一婧

中央农办: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3日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情况。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关心,过渡期结束政策会不会有变化?对此,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提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现阶段的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

2月10日,《北京日报》第10版理论周刊发布文章《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现阶段消费需求新特征》,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全文如下——中国宏观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回升向好,但总需求仍然不足。增加有效消费需求,需要理解现阶段消费需求新特征。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现阶段的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中国目前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是40%以下,美国这个比重是67%,比中国

国家发改委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50亿元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13日从中国国家发改委获悉,该部门于日前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人民币,下同),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本批投资计划聚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