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

秀我中国|用1808米长的绳子拔河,这场面大到不敢想

今年元宵节,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拔河(万人扯绳赛)”,将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上演,预计吸引数万群众参与超长拔河。临潭县是“中国拔河之乡”。临潭的“扯绳”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晚间举行,以三晚九局的赛制凝聚全城热情。而活动所用的绳长达到了惊人的1808米,重量更是达8吨。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记者:范培珅、张智敏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雕版拓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新疆岩画文化价值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4日电 (记者 王小军)“最难忘的一处岩画群是在2008年秋,观察康家石门子岩画时,发现岩画除生殖崇拜以外,还有集体舞,而且还发现一个女领舞,他们不是手拉手而是肩搭肩。”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甄岐国如是说。甄岐国1962年9月出生于乌鲁木齐市,曾就读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新疆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版画作品《骥魂》入选全国第十届版画展和1994年中国女画家美术作品展,2021

浙江杭州:萧山河上龙灯胜会点燃喜庆元宵氛围

2月11日,全长近200米的板龙在广场上“盘旋”。当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上龙灯胜会在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热闹上演,沿街将祝福送给百姓。活动的主角板龙由88段构成,全长近200米。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无人机照片)2月11日,全长近200米的板龙首尾相连。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无人机照片) 2月11日,高达两米、重50多公斤的龙头在锣鼓声中前进。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 2月11日,

湖南举行非遗元宵喜乐会 5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

中新网长沙2月11日电 (胡敏 钟妍)11日,“非遗贺新春——2025年湖南非遗元宵喜乐会”在湖南烈士公园举行,从湖南各地遴选出的5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为市民游客带来多元丰富的非遗体验。“非遗贺新春——2025年湖南非遗元宵喜乐会”11日在湖南烈士公园举行。活动主办方供图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促进非遗与传统节日

佛山一网红街区同日两次登央视,老板称春节要办300场活动

1月23日是南方小年,据了解,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财经频道的“正点财经”栏目当天分别报道了佛山的迎新春氛围,佛山创意产业园以快乐非遗迎春夜市活动一天两次登上央视。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佛山创意产业协会会长邱代伦在采访中表示,整个春节期间创产有300多场活动,主要是佛山在地的功夫、美食、陶艺、剪纸、舞龙、舞狮等非遗相关活动。央视报道截图。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

除夕至元宵节 各地“传统村落过大年”吸引游客突破4720万人次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根,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2025年春节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开展“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据统计,截至正月十五,全国共有5473个传统村落举行约11853场活动,吸引游客超过4720万人次。“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千城百县看中国|北京:潭柘紫石砚的坚守与新生

潭柘紫石砚是利用潭柘紫石制成的砚台,为北京门头沟区特产。明清时期即为宫廷御用佳品,广受群众欢迎,极具收藏价值。潭柘紫石砚在雕刻技艺上手法独特,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2021年,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我们跟随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尚征武,深入了解这一古老技艺的精髓与传承故事。制片人:马宝军策划:张青 杜屹然统筹:汪峰 陶玲君编导:邱俊松报道

人民日报刊文:春晚展现非遗的当代生命力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总台蛇年春晚紧扣时代主题,将非遗元素运用到服装、舞美、节目创作等诸多环节,让非遗在春晚舞台上“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总台蛇年春晚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诸多非遗元素与文化展演结合,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东方美学与大国气韵。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利用扩展现实(XR)、裸眼3D等视觉技术,突破空间限制,创新性展示出天坛祈年殿、

(新春见闻)天津:葛沽宝辇会津彩“南”望 古韵十足

2月13日,中国农历正月十六,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葛沽宝辇会”在天津津南区葛沽镇上演,市民和游客汇聚于此,感受津沽海下传统民俗带来的欢乐与祥和。图为来自岭南地区的龙井忠精英歌队参与助演,这也是中国南、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首次相聚天津葛沽宝辇会。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2月13日,中国农历正月十六,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葛

瞭望 | “非遗之城”潮州走访记

在这里,人们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非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与非遗息息相关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詹奕嘉 毛鑫韩江奔涌,潮水往复;千年古城,风华正茂。行走于广东潮州寻常巷陌间,到处可见山明水秀、人文鼎盛,工夫文化、秀逸精巧。喝的是工夫茶,吃的是潮州菜,用的是潮瓷,听的是潮乐,家有木雕器具,穿有潮绣元素……在这里,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非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找得到非遗元素。汲古润今续文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