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欢乐美食团圆好运

春节,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中国的传统新年。第78届联大还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的假日。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向各国朋友们发出邀请,欢迎来中国过大年,分享“春节快乐”!那么,在各国朋友的眼里,春节是什么呢?阿联酋“春晚”后台:外国表演者眼中的中国春节总台记者 王寅:在阿联酋,每年春节前,当地的华侨华人都会举办一场属于

“非遗版”春节的“非遗”究竟是什么?可能是……

今天是除夕,春晚作为除夕夜一道情意浓浓、暖意融融的文化盛宴,每年都备受期待,说到今年的春晚,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在此前的彩排中,导演组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把各类非遗元素融入舞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那么,非遗究竟是什么呢?01非遗可能是洋溢着古韵新风的符号总台2025年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纹”,以双巳合璧的形式,巧妙地将乙巳蛇年与如意相链接,蕴含好事成

(新春见闻)温州侨商“走归”迎春谈愿景

中新社温州2月3日电 题:温州侨商“走归”迎春谈愿景作者 李百加“每每临近春节,商会兄弟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什么时候‘走归’?”俄罗斯乐清商会莫斯科总商会会长王恒豹告诉中新社记者,“走归”在温州话里是“回家”的意思,当地许多侨商年少离乡打拼,过年“走归”是一种习惯。“‘走归’除了‘碰’一‘碰’亲朋好友,还要出门走走逛逛,看家乡又添了什么新去处,有了什么新技术。”王恒豹兴致勃勃地提早安排好考察

立春节气这些人要“躲春”,说法可信吗?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 上官云)“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立春节气一到,也就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朝气蓬勃、代表着希望。从古至今,人们对立春这个节气都相当重视,民间有“鞭春”“咬春”等多种习俗。不过,民间有个说法,即立春时有些人要“躲春”,“双春年”时尤其要注意。那么,什么是“双春年”,“躲春”这种说法咋来的?靠谱吗?资料图:“鞭打春牛”仪式上,众人迎接

信义大过天 如东老夫妇打工12年替亡子还债200多万

如东县洋口镇周新庄村的村民王月根今年75岁,他的故事要从2008年开始说起……2008年,王月根的儿子筹措了200万元开办窑厂,由于经营不善,窑厂很快便宣告倒闭。为躲避债主,儿子不辞而别,直到其意外去世的消息传回家里。窑厂工人和债主们找到王月根,要求他解决问题。患难见真情,夫妻携手扛起的重担王月根和妻子徐素梅是重组家庭。早些年,徐素梅的独生子和丈夫同一年离世,留下她一人。46岁那年,她来到丧偶的王

冰雪运动“燃”起来 你期待的亚冬会是什么颜色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冰城哈尔滨盛大启幕。亚冬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现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与冰雪经济的多彩画卷。接下来循着五种色彩,一起走进活力四射的东北冰雪世界。五彩亚冬缤纷世界,白色,是冰雪的原色,承载着速度与激情;红色,象征着奋斗精神与文化传承;黑色,源于黑土地,承载地域文化与创新科技;绿色,寓意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希望;蓝色,代表着开放与团结,推动亚洲携手共进。亚冬会倒计时5

第一个非遗春节有啥不一样?大家这样说→

春节的喜庆正浓,街头巷尾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万户千家享受着节日的喜悦,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继续着假期。走进街头巷尾,感受浓浓年味,听听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海南海口水巷口美食街商户 陈发爱:砍椰子,因为现在海南旅游旺季。生意很好,卖到没有货了。江西上饶弋阳年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许仕忠:打年糕,我们弋阳有这个风俗,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点年糕,家庭事业步步高。记者:每年过年必做的一个事儿是什么

春节除了逛庙会还能干什么?赶快去各地打卡民俗 感受假日魅力~

新春佳节,除了逛庙会、品民俗,各地还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们纵享假日的快乐。春节假期,身体要放松,心灵也要放个假。在宁夏,雪后的贺兰山像是一位身披银甲的战士。山壁之上镌刻着众多古老而神秘的岩画,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承载着远古人类的智慧与信仰。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当地还打造了冰雪乐园,游客们在欣赏岩画的同时,还能体验冰雪带来的快乐。北京:集章打卡 科普小屋限定活动人气旺这个春

李彦辰评《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如何用人类学理论想象世界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英]马泰·坎迪亚编,王晴锋译,金城出版社|领学东方,2024年8月出版,485页,68.00元理论是什么什么是人类学理论?马泰·坎迪亚(Matei Candea)在《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这本书的导言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本人类学理论的合集来源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为学生开设的核心系列讲座,包含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的诸多人类学理论脉络。编者

上海岁语|“点对点”返沪的务工人员:第一次坐包机,希望今年多赚点钱

【编者按】年是什么?是团圆,是守护,是期盼。是对自己辛苦一年的犒劳,也是向着下一个春天的奔赴。农历乙巳蛇年到来之际,澎湃新闻推出“上海岁语”特别策划,聆听普通人的春节故事。本篇关注一位“点对点”返沪的务工人员,大年初四她乘坐包机落地上海,将带着对新年的期许投入热气腾腾的生活。詹升芬(左)随“点对点”包机返沪。 蒋迪雯 摄我叫詹升芬,詹是詹天佑的詹,今年48岁。十多年前离家去浙江打工,在202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