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国防部发言人说手机里装有DeepSeek

中国日报2月27日电(记者 蒋成龙)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主持例行记者会。吴谦在发布会上谈及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他表示:“我当然关注到深度求索,而且我的手机里面也装有这个APP,我和我的团队在准备国防部的记者会时,有时也会用人工智能类的软件做些查询的工作。在这个领域我想我们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中方一向倡导人工智能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原则,要确保有关武器系统始

AI时代 仍需一锤一凿的“笨功夫”

邱晨辉在福建政和的深山里,技术人员举起地质锤的瞬间,与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的运算正形成奇妙映照。当GPT-4能秒读千万篇论文、AlphaFold可预测蛋白质结构时,这群科学家为何仍在重复19世纪的田野工作?“政和八闽鸟”的发现,给出了关乎科学本质的答案。福建省政和县,科研团队进行化石发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修复空间,老技师的工作台像个微缩战场。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巨大发展成就,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为不同文明共同进步增添助力。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14亿多人口在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图为沐浴

70年前倡导的这五项原则,值得悉心珍视、继承、弘扬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发表,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远意义,郑重提出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倡

求是网评论员: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深刻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倡议。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宝贵启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

冯岳澄评《分析哲学与人类生活》|内格尔的“月旦评”

《分析哲学与人类生活》,[美]托马斯·内格尔著,胡昂俊、韦腾捷译,中信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320页,72.00元在分析哲学领域,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威望素著。作为专业哲学家,他在心灵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分支均有所建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康奈尔(B.A. 1958)、牛津(B.Phil. 1960)、哈佛(Ph.D. 1963)的三段求学经历以及师从约翰·

AI时代诗人何为?专家:“人诗互证”的人类写作无法被取代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李仓卯共同朗诵的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开启了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座谈会。座谈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中国诗歌呈现了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史,也表达了中国人的美好心理。在当下极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诗人也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商汤绝影发布最新技术,有望让自动驾驶超越人类老司机?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GDC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众多科技前沿企业展示了最新成果,旨在探索大模型产业化解决方案,推进场景落地应用,实现商业模式的正向闭环。其中,商汤绝影重磅发布了行业首个“与世界模型协同交互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路线R-UniAD”,通过构建世界模型生成在线交互的仿真环境,以此进行端到端模型的强化学习训练。“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者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螺旋式上升和进步,随着强化学习等算

护林员在英国一国家公园发现近20只被非法放生野猪

据英国《都市报》2月10日报道,近日,护林员在苏格兰凯恩戈姆山国家公园发现一群被故意放生的野猪,目前正在进行围捕。据悉,护林员在苏格兰凯恩戈姆山国家公园的林地里发现了大约20只野猪。当地一个农民组织表示,他们非常担心这些动物可能对牲畜、野生动物甚至人类造成重大疾病风险。世卫组织警告说,野猪通常没有攻击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危险。而且它们可能传播牛结核病、口蹄疫和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上个月,四

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竟有科学依据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国人的年夜饭丰富多样,千滋百味,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历经数千年,五谷是怎样筛选出来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吃饱到吃好,我们做了哪些努力?今天(2月11日)长江日报《读+》周刊推出《中国食物:粮食史话》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史军专访。史军。史军指出,几千年来,各种谷物和中华民族双向奔赴、共赢共生,才成就了我们手中最香甜的饭。史军强调,饭碗常满,文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