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目标:月球南极!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一起看↓↓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嫦娥七号任务也已经被提上日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冰。▲嫦娥六号首

“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举行

“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尚凯元摄“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尚凯元摄“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尚凯元摄“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尚凯元摄人民网巴黎1月21日电 (记者尚凯元)1月20日晚,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欧洲卫视主办、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支持、中国东方航空及旅法侨界协办的“金蛇献瑞”巴黎春节联欢晚会在莫加多尔剧院举行。

大年初七,大家一起过“生日”

今天,大年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把这天叫做“人日节”或“人胜节”所以,理论上我们今天都过生日生日快乐◎大年初七为“人日”传说中,女娲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之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即人类的生日。此外,初七“人日”还有其他的叫法,如“人胜节”或“七元”“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是人为尊 人寿安康唐朝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

五集纪录片《天宫建造》将在CCTV-9播出

在浩渺无垠、深邃莫测的宇宙中,“天宫”——这颗由中国航天人精心雕琢的璀璨明珠,宛如一座屹立于星辰之间的灯塔,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漫漫征途。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五集大型纪录片《天宫建造》将于2025年1月20日至24日,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每晚8点档播出。它不仅首次全景式地展现出中国

蛇为何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题:蛇为何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作者 曾玥 吴约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蛇位列第六,俗称“小龙”。民谚有道:“六六大顺是巳蛇,身圆体长势婀娜,小龙无足行千里,为求发展把皮脱。”据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十二生肖皆有蛇。蛇为何能在中外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从古至今,人类对蛇的认识和想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斯里兰卡将采取措施减少人象冲突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科伦坡消息:当地时间27日,斯里兰卡环境部长达米卡·帕塔本迪(Dammika Patabendi)说,将修建更多的电围栏,并增加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帮助减少野生大象对村庄的袭击。帕塔本迪在斯里兰卡议会上表示,“我们正在拨出更多资金来减少人象冲突,并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局势。”据他所述,2015年至2024年间,人象冲突共造成该国1195人和3484头野生大象死亡。202

科普书单·新书|贪婪的代谢

《可变思考:数学与创造性思维》[日]广中平祐 著,佟凡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25年2月版本书为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的思想文集。书中以“创造性思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数学研究中总结出的思考模式——“可变思考”,并在问题的发现、提出、整理、转换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让读者了解数学家独特的多维度思考方法。同时,本书还对日本数学教育中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学校教育、亲子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外籍专家:春节走向全球彰显中国软实力 促进世界和合共生

今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庆祝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意大利籍教授麦克雷(Michele Ferrero)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春节走向全球彰显了中国软实力,并推动世界和合共生。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马雪晶春节走向全球彰显中国软实力文章指出,去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万亿美元顺差!中国刷新人类历史记录,越打压越强?西方彻底破防

海关署最新数据出炉,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消息一出,欧美政客和媒体就炸开了锅。法国新任总理贝鲁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忧心忡忡地提到这一壮举时,声称中国“计划了10年,只为取代欧洲工业”。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打压非但没起到作用,反而让中国制造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这近1万亿美元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又是凭什么实现这场“逆风翻盘”?一份前所未有的成绩单近万

文明的生成、延续与现代化转型

文明的生成、延续与现代化转型钱乘旦人类文明从何而来,它如何产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为什么有些文明可以延续壮大,有些则衰微甚至消失?文明若图生存需要做什么,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力?这些问题经常会在许多人的脑海中萦回。马克思认为,对于文明的理解,必须把它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标示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状态的范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