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当机器人照镜子,它看见了什么

图为机器人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倒影,学习自身的形态和运动学,实现自主模拟。图片来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普园地】◎本报记者 张梦然机器人照镜子能看见什么?答案是:它像人类照镜子练习舞蹈一样,通过镜子调整自己。现在,科学家开发了一个神奇方法,让机器人能通过“照镜子”学习和理解自己的身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了这项令人惊叹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想象一下,有一个机器人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

人民日报整版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发表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别把感冒不当回事!长沙34岁女子险因延误就医丧命

初春时节气温多变,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记者了解到,“感冒”虽常见,但可能隐藏严重健康危机,34岁的李女士平时身体健朗,却因感冒症状延误就医,险些丧命。目前,正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接受治疗。起初,李女士仅有轻微咳嗽和流涕,未予重视,自行处理。随后,她出现急性头痛,持续三天仍未就医。在准备就医时,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立即引起了家人

AI时代,仍需一锤一凿的“笨功夫”

福建省政和县,科研团队进行化石发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在福建政和的深山里,技术人员举起地质锤的瞬间,与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的运算形成奇妙映照。当GPT-4能秒读千万篇论文、AlphaFold可预测蛋白质结构时,这群科学家为何仍在重复19世纪的田野工作?“政和八闽鸟”的发现,给出了关乎科学本质的答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修复空间,老技师的工作台像个微缩战场。钻头在化

嫦娥六号最新成果公布 人类首次采集的月背样品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今天(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获得的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今天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成果显示,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通过对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样品特性,科研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亿度千秒运行 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

目标月球南极!嫦娥七号任务有哪些特殊之处

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嫦娥七号任务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 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的

新时代我在中国丨全世界都在过“非遗中国年”

春节不仅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符号。在这段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递对阖家团圆的期盼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其所蕴含的家庭团聚、和平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正跨越文化界限,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桥梁。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