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

促进服务消费量质齐升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高度重视扩大服务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服务消费量与质的提升。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日益明显,服务消费增速超过产品消费增速,服务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餐饮、住宿、家政、养老、托育等基础性服务消费不断壮大的同时,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培训、居住、健康医疗等改善型服务也蓬勃发展,成为服务消费增长新动力。各地高度重

人民日报整版阐释:深入理解、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09 版)深刻领会人民城市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孙久文城市的核心是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凸显了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如何深入理解、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人民群众在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期间,“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等活动火热展开。在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为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年货”;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村晚”,成为村民们欢度新

奋进的春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对于“获得感”这一治国理政关键词,人们并不陌生。十年前,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获得感”。他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在各项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十年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立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石之上,蕴含着以改革含金量撑起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深层逻辑。202

倾心为民,交出亮眼答卷!山东省人大代表王乙潜的7年履职路

履职7年初心不改形成高质量代表议案、建议91件2018年1月,王乙潜当选为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代表;2023年2月,连任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王乙潜牢记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在教学科研之余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为克服身在大学与基层群众接触较少的不足,王乙潜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街道社区和乡村,走街串巷、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拓展自己的“群众圈”“信息圈”。除了深入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体。现代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一系列无法避免的“城市病”,而“城市病”的产生,除了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结果,还在于城市建设主体的缺位与错位。在西方,关于城市

办好“头等大事”,提升人民幸福成色(思想纵横)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句话深刻体现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毛泽东同志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