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建言“开门治堵”:用好虚拟仿真等试错工具,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手段
当前,交通拥堵已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城市病”。从去年开始,成都“开门治堵”,截至2025年1月,首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42项,中心城区拥堵指数从1.38下降至1.31,治理点位周边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开门治堵”如何更高效?又如何进一步降低道路运输领域安全风险?1月19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成都正式开幕,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孙湛博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