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

喜气洋洋“村运会”

【新春走基层·天南海北春潮涌】“加油,加油,加油……”正月初一,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和喝彩声在浙江省江山市的150多个行政村响起。舞龙表演、锯木头、赶大鹅……一场场具有乡土特色的新春农民运动会在各村的健身广场热闹开展。2005年起,“村运会”逐渐成为当地乡村的新春“保留节目”。这里没有专业场馆,田间地头就是赛场;没有明星选手,男女老少皆是主角。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一场覆盖了19个乡镇(街道)的“村运会”

镌刻脱贫攻坚人物群像

《花豹》:北雁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北雁中短篇小说集《花豹》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9部中短篇小说,讲述了扎根云南乡村的各类人物故事。他们中有驻村干部、山村教师、产业振兴工作队员、回乡创业大学生,也有带动群众开展篮球运动的运动员、扎根农村的两代农业干部,代表着脱贫攻坚延伸到社会生活深处的触角神经。北雁的创作关注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擅长挖掘个体细微、具体的情感体验。小说没有将帮扶者塑造得无所不能,也没有将

让“接地气”的艺术浸润乡土(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暖阳里,走进陕西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终南山下,小楼散布田野之中,不少屋子的外墙上,绘制着大型墙画。其中一幅惹人关注:累累葡萄串下,村民笑脸盈盈。画里人有些眼熟,回头一看,原来身旁正站着“原型”。“过去画是挂在自家屋里,现在画放在屋外村里,村子就成了个‘大家’。”村民王岩笑着说。从屋里到屋外,从“小家”到“大家”,简单的话语,透露出村民对艺术的朴素理解。通过艺术乡建,村庄让村民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归属

让“接地气”的艺术浸润乡土(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暖阳里,走进陕西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终南山下,小楼散布田野之中,不少屋子的外墙上,绘制着大型墙画。其中一幅惹人关注:累累葡萄串下,村民笑脸盈盈。画里人有些眼熟,回头一看,原来身旁正站着“原型”。“过去画是挂在自家屋里,现在画放在屋外村里,村子就成了个‘大家’。”村民王岩笑着说。从屋里到屋外,从“小家”到“大家”,简单的话语,透露出村民对艺术的朴素理解。通过艺术乡建,村庄让村民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归属

让“接地气”的艺术浸润乡土(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暖阳里,走进陕西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终南山下,小楼散布田野之中,不少屋子的外墙上,绘制着大型墙画。其中一幅惹人关注:累累葡萄串下,村民笑脸盈盈。画里人有些眼熟,回头一看,原来身旁正站着“原型”。“过去画是挂在自家屋里,现在画放在屋外村里,村子就成了个‘大家’。”村民王岩笑着说。从屋里到屋外,从“小家”到“大家”,简单的话语,透露出村民对艺术的朴素理解。通过艺术乡建,村庄让村民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归属

年味的变与不变(人民论坛)

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熟悉的旋律又响起,当“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再次开启、村口的凝望终于迎来团圆时刻,年来了。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申遗成功、在国际上绽放新光彩的今天,也还有人觉得“年味淡了”。但更有人在思考,年味到底是种什么味?“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谚里藏着答案。曾几何时,年是“忙”出来的,从扫庭院、备年货、贴春联,到祭祖宗、逛庙会、

数字赋能,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作者:孙 利(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乡愁记忆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包含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它们在人们心中沉淀成情感符号,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当前,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正迅猛发展,不

许平读《再造乡土》丨保守,还是前卫;传统,还是未来?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美]萨拉·法默著,叶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1月,288页,79.20元法国大革命拉开法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以后,整个十九世纪法国农民一直在进步与保守之间游移。农民参与了革命,并构成了拿破仑反抗欧洲武装干涉的主力。但1793年发生的延续九个月的“旺代叛乱”,本质上却是保守的农民与教士联合反对革命的法国。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一群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乡土情:青春热血戍守吉林边境村

这些天,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二道泡村的村史,正由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志愿者张皓源牵头,紧锣密鼓地编撰着。对位于边境的二道泡村来说,编村史是头一遭。2024年8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张皓源,在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下,直奔吉林省的边境村。来到二道泡村后不久,他就发现村里一些珍贵的红色事迹和红色遗址还未被发掘,而且存在佚失风险。于是,大学期间有过修编村史实践的张皓源,主动

开启新的美学空间(艺坛走笔)

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美术点亮着一片又一片土地。以美术之力参与城乡建设,让美术之美融入火热生活,拓展美术与美育的新空间,成为新时代美术的新景观与新趋势。近年来,广大美术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关注中国现实,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积极探索美术的空间拓展与功能拓展。其中最显著的表征即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更多地走出校园,在城乡公共空间和广袤自然中,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创作与实践平台,开拓出更为浩荡的审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