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

民众登高南京明城墙“踏太平”“走百病”

2月13日,江苏南京,民众登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欣赏城墙内外景致。当日是农历正月十六,民间素有“正月十六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习俗。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月13日,江苏南京,民众登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欣赏城墙内外景致。当日是农历正月十六,民间素有“正月十六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习俗。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月13日,江苏南京,民众登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

小年有哪些习俗?南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迎新春。民间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谓之“小年”,源于人们十分在意“过年”的心态。那么,何为“年”?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年的形成,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这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文化果实。年,首先是与农作物的收获相关。甲

春节将至,忆往日里的春节故事

乙巳蛇年春节将至,请看记者各具特色的春节故事——我们的春节故事我家年俗“新三样”经常有人说,“年味淡了”,而我的感受是,“年味变了”。就拿我家来说,以前的年味主要来自“老三样”——包饺子、放鞭炮、走亲戚,如今的“新三样”——下馆子、看电影、逛展览,带来了新的年味。我家在山东烟台,每年腊月的“忙年”,主要忙在准备年夜饭,提前半个月就要置办各类年货。除夕当天,备菜、炒菜、包饺子,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以前

福建同安:700多斤大笼甜粿“吸睛”

中新网厦门2月6日电 (林永传 余雪燕)2月6日,蛇年农历正月初九一大早,在厦门市同安区凤岗社区岗头洪氏祖祠前,两座高1.3米,重700多斤的大笼甜粿格外“吸睛”,不仅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合影,还有不少外乡人千里迢迢前来“讨要”一小块甜粿带回家,以求吉利。图为当地村民争相与大笼甜粿合影。夏海滨 摄 正月初九蒸大笼甜粿是当地延续了数百年的习俗,相传起源于清朝中期。大笼甜粿制作技艺也于2013年入选厦门

外国人眼中的春节:从色彩、习俗和祝福 感受新春独特魅力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代表着喜庆,也蕴含着团圆。那么,在外国人眼中,春节又有什么内涵呢?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一看。美国华盛顿居民 拉尼:我知道春节有全家人的团聚,还有装着钱代表祝福的红包,然后大家一起庆祝春节的到来。美国华盛顿居民 阿纳斯塔西娅:我最喜欢一切都被红色装点起来。我收到过红包,我认为这是一份礼物,通常是长辈给年轻人的,所以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祝福。美国华盛顿居民 拉尼:祝愿大家

3月 这些日子很重要

一、节气与传统节日惊蛰时间:3月5日16时7分2秒,农历二月初六。文化意义: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万物复苏,民间有“祭白虎”“打小人”等习俗,部分地区还延续赏花灯、猜灯谜的传统。春分时间:3月20日,农历二月廿一。文化意义:昼夜平分,此后昼长夜短,民间有“立蛋”“吃春菜”等习俗,象征平衡与新生。龙抬头(二月二)时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文化意义:象征春耕开始,民间有剃头、祭龙神、吃龙须面等习

(图表·插画)图说节令·立春丨“迎春”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2月2日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10分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这天,我国民间有“迎春”习俗,一些地方会举行仪式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筝鸣时评丨元宵节:灯火阑珊处,团圆正当时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伟莉老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被称为最古老、意象最美,也是最具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之一。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从古代演变至今,已度过逾两千年时光,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美好的深切向往与追求。“正

(图表·漫画)祭灶趣谈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1月21日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祭灶是小年的中心内容,是我国南北共有的一项习俗活动,灶王爷在这一天当仁不让地占据“C位”。新华社发 王鹏 作

吃百家宴、跳锅庄舞 西藏日喀则安置点张灯结彩迎新年

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30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也是日喀则藏历新年的大年初一。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波及了邻近的定结县10个乡镇70个行政村,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那里的群众会有哪些习俗和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来看总台央视记者今天发回的报道。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我现在是在日喀则定结县的切村,今天是这里藏历年的大年初一,是当地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可以看到,现场已经装点得很有节日的氛围,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