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

大年初六,调整好状态

今天是大年初六传统习俗中家中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今天不妨调整好状态送走坏习惯、坏情绪用崭新面貌和积极心态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大年初四,迎灶神!

今天是大年初四按照传统习俗是家家户户迎灶神的日子其实,迎接灶神的民俗承载的是人们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也是对新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期待今天,好好陪伴家人尽享团圆的快乐吧

大年初七话年俗:“人日”戴人胜,纳吉求平安

今天是正月初七,传说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戴人胜、吃七宝羹、捞鱼生、送火神,反映了人们祈福纳吉求平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1、戴人胜在古代,人日这一天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逢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意味着

贴门神,有啥讲究?

乙巳春节趣谈:贴门神有何讲究?乙巳蛇年春节将至,除了在门上贴春联、福字外,很多人还喜欢贴门神。这些或威武、或和善的门神,为新春佳节添上了别样韵味。门神到底是何方神圣?贴门神有何讲究?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旧时,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习俗,意在驱邪、卫宅、招财、纳吉等。时至今日,虽然贴门神的习俗远不如以前兴盛,但在一些钟情传统文化的家庭中,贴上门神像,仍然会

在北京街头集“福”,没想到外国人写书法比小编还溜……| 奇妙中国年

春节的习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亦汲取现代意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了真诚的祝福,与美满的寓意。春节前,我们带着“福”字走上北京街头,问了问中外朋友:你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是什么?一起来看,他们眼里的春节什么样?(黄方 王璐瑶 刘伊梦)责任编辑:王冬琪(EN095)

春节申遗成功,福建这9个项目“有功”!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申报由全国各省市区共同推动福建省有关地市和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了申报工作在福建非遗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八闽儿女的智慧与情感有9个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藏”在春节里的福建非遗↓↓↓漳州木板年画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明,盛于清。现存漳州木版年画的历代原刻板,少数是明代和民国初版,大多数是清代版。民国初

吃百家宴、跳锅庄舞 西藏日喀则安置点张灯结彩迎新年

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30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也是日喀则藏历新年的大年初一。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波及了邻近的定结县10个乡镇70个行政村,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那里的群众会有哪些习俗和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来看总台央视记者今天发回的报道。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我现在是在日喀则定结县的切村,今天是这里藏历年的大年初一,是当地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可以看到,现场已经装点得很有节日的氛围,家家

团圆年|锣鼓迎新春 舞乐庆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何处生春早,春生劲鼓中。在中华文明史上,鼓是一种重要的祭祀、迎年礼器。浑厚的鼓声被视为来自大地的声音,能

评论丨从写春联到赛博春联,民俗也可以是潮玩

不能让民俗流于静态,不能让非遗归于沉寂,与科技相衔接,与时尚相砥砺,传统民俗就能活起来、火起来蛟龙腾云去,灵蛇迎春来。春节前,写春联、贴春联,堪称一项“标配”。近日,与春联有关的几则消息,近乎刷屏。一则是,某地一名11岁女孩寒假摆摊写春联,每副20元,最多一天写了35副。另一则是,某地一名男子打造了赛博春联,春联天天不重样。此外,有人在家门口手画“五福临门”,技艺精湛,看点十足,有网友戏称“这波压

武大副教授蔡磊说初五“迎财神”民俗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春节期间有许多讲究和习俗,大年初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这一天要打扫庭院“扔穷”,打开大门迎接财神。早上也要放几挂鞭炮,有让鞭炮驱走晦气和送穷的寓意。蔡磊副教授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民俗因何而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蔡磊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正月初五接财神的缘起有多种说法,一说农历正月初五,财神爷赵公明元帅将在这一天带领五路财神,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