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

妙笔生花绘丹青 文房四宝之首“湖笔”有何妙处?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其中“湖笔”又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成就了“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辉煌。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让我们走进湖州善琏,感受湖笔制作技艺的精妙。临近年关,在善琏镇的湖颖广场前,当地的书法爱好者们正在写春联送福字,摄影师在给村民拍摄新春照片,引得附近不少村民前来凑个热闹。在湖笔文化馆前,已经放寒假的孩子们正在通过研学,感受湖笔制作这一

2025年中国女画家协会新春大拜年活动在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办的“金蛇兆梦 绮梦织春——2025年中国女画家协会新春大拜年活动”在北京首都宾馆举行。蛇年春节来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女画家代表与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辞旧迎新,以歌舞咏志、以丹青抒怀,共叙岁月情长,同赞时代之美,各展多姿风采。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先后致辞。

春日大雪

2月23日,张家界天门山迎来一场春日大雪。山林化作琼枝玉树,与新绿相融,勾勒出绝美的水墨丹青。游客们在雪地里欢呼雀跃,每一步都像是踏入了梦幻仙境,用满心欢喜回应这场春日与冬雪的奇妙相逢。图/通讯员田贵学

丹青绘人生 指墨写春秋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崔如琢,是最早介入国际艺术市场的当代画家之一,其作品进入国际市场之后,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东方之美。他认为中国的艺术应该走向世界,国富则艺贵。他坚持根在水墨,也大胆指墨革新,开创了指墨积墨山水和指墨书法的先河,取法古人而不拘泥于古法。指墨呈灵“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崔如琢的指墨画继承前人却又别出新意。他的指墨包含花鸟、山水、书法等全方位创作。巧妙利用

吉林集安:雾凇映丹青 舞韵醉边城

连日来,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畔出现雾凇景观。玲珑剔透的雾凇与独具韵味的民俗艺术交相辉映,为这座边境小城绘就了一幅“冰韵霓裳入画来”的冬游盛景。今冬,集安市推出“雾凇+”主题旅游线路,将自然景观观赏、民俗艺术体验、边境风情游览串联成线,为冬季旅游注入活力。记者:周万鹏、张博宇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春走基层 | “丹青萃国色 笔舞花龙腾”上官超英师生创作恳谈会举行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菏泽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春节期间,大众网菏泽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记者编辑深入乡村、城市、企业一线,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春节故事,呈现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人景象,记录美好温暖的“菏泽年”。大众网记者 张勇 通讯员 王超英 菏泽报道2月3日,正月初六,菏泽节日气氛浓郁,上官超英师生创作恳谈会举行。山东省美协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上官超英,

从乡土丹青到惊艳世界!看菏泽这里如何用一支画笔撬动45亿文化产业

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巨野工笔牡丹画等做强品牌、拓展市场。”一张小小的巨野工笔牡丹画,何以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从3.5亿到45亿的产值跃迁,8000名农民画家用笔尖创造的奇迹正在颠覆传统认知,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的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正以中国的艺术语言完成惊艳世界的文化叙事。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是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继承中国工笔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揉合现代工

长沙百梅映古塔 春日绘丹青

2月8日,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塔周边百余株梅花肆意绽放,娇艳的花朵与古雅的白鹭塔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吸引不少游人慕名前来赏花。图为游客在梅林中赏花。(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图为游客在梅花树下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图为家长与孩子在梅花树下嬉戏。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图为游客行走在梅花树下。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图为游客拍摄梅花与白鹭塔。中新社记者 杨华

当舞蹈“装裱入画”,丹青之境绘出无尽风雅

当舞台变成一方宋画尺牍,背景成为留白氤氲的宣纸,舞者化作工笔描摹的墨痕,横轴竖幔间,十只报春“喜鹊”从古卷中跃然而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原创舞蹈《喜上枝头》被网友大赞为“帧帧如画”“美到心坎”“瞳孔地震”“审美封神”,不少网友甚至在除夕夜就拿起画笔做“二创”,复刻自己心中的喜鹊画卷。空间的减法,审美的加法:一次反向的艺术创新创新,永远要突破自我,打破常规。要一舞惊艳除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