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出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中新社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嫦娥六号月背采样、首张“宇宙地图”照片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入选。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会上,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团队获颁纪念证书及纪念牌。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生代蝎化石——龙城热河蝎

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闻名于世,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翼龙、节肢动物、植物化石等,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热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主。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报道了在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中生代蝎化石——龙城热河蝎 ,这也是热河生物群首次报道的蝎化石,新的发现填补了中国中生代蝎化石的空白。该成果在《科学通报》杂

全球首个!成功创制→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辅酶Q10,被誉为“人体的发电机”,能驱动人体细胞产生能量,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同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膳食补充剂。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2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多样性如何形成?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植物区系,其中高山特有物种占比超三分之一,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的热点区域。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高山树线演变历史。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什么决定物种多样性”曾被《科学》杂志列入125个重要科学前沿问题。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多样性由何决定、如何形成?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月

“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张卓元

“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张卓元图为2019年5月17日,张卓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9”上致辞。 新华社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供图张卓元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许多颇具建设性意义的主张,为我国经济

我国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我国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力争到二〇三〇年装机规模达四十万千瓦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5日第 08 版)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刘诗瑶、窦瀚洋)24日,自然资源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召开《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联合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强海洋能科技创新、装备测试和工程示范,取得了一系

发现新物种!鱼市上有,你可能吃过!

我国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水深约200米的陆坡区域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这是首个由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的方头鱼科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2日在国际动物学杂志《生物钥匙》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黄皓晨表示,方头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因其头部形若马头,方头

广州大学最新研究证实火星曾有海洋

来自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团队在国际综合类顶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论文,证实火星中低纬度曾存在海洋。(来源:广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