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从释放引力到精准揽才广东跨越千里抛出“橄榄枝”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广东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吹响了新一年“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引才集结号。2月27日,广东省人社厅、省驻沪办联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引才交流活动,积极拓宽引才渠道,推介广东就业创业政策进名校。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之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诚意满满。以人才服务推动人才有

灯映豫园,年味满城 | 青年眼中的中国年

中青校媒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 江昱菡豫园灯会是上海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传统灯会活动,承载着浓厚的年味与文化底蕴。每当春节期间,上海豫园的璀璨灯饰点亮夜空,年味十足,吸引游人纷纷前来。孩子们在灯前嬉戏,游客们纷纷与彩灯合影,记录下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而警务工作者们则默默守护在人群中,坚守岗位,为灯会的秩序与安全保驾护航。

上海交大校友悼念黄旭华:30年不回家令人感动,他是我们的楷模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9日,在黄旭华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内,前来献花吊唁的有该校不同学院的师生,也有社会各界人士。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悼念黄旭华的横幅母校挂起横幅悼念公开资料显示,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

上海知名高校宣布:2名新领导上任

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班子近日调整▽曾小勤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赵昕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公开资料显示, 曾小勤,男,汉族,1974年4月生,工学博士,教授。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于2025年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曾小勤主要从事先进镁合金设计与加工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延续资助,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

送别黄旭华,再听一次他的“深潜”人生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带着一生的奉献、无限的赤诚,黄旭华,那个为祖国“深潜”一辈子的人,走了。这是黄旭华院士手捧潜艇模型的肖像照片(2016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2月8日,黄旭华吊唁仪式在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二楼大厅设置的灵堂举行。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毛泽东同志誓言:“

20家广东企事业单位组团赴上海揽才 年薪最高可达80万

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粤仁宣 2月27日,广东省人社厅、省驻沪办联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引才交流活动,集引才交流座谈会、科研院所参访、引才对接会、“青创名校行”创业推介活动为一体。旨在推介广东就业创业政策,加强产学研点对点链接,凝聚政校企引才合力,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为精准引进人才、项目,活动前期广东省人社厅主动走进省内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极深地下探寻前沿领域(新春走基层·探访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明峰  林  渊从四川西昌市驱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春节假期,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导王少博仍和团队成员一起坚守在实验室,搜寻暗物质、研究中微子性质。“去年,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再一次刷新了暗物质探测灵敏度!”王少博自豪地说,正是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锦屏地下实验室自2010年建成投用以来,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追思纪念黄旭华学长座谈会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王宁华 江倩倩 柳小丫)上海交通大学22日在闵行校区举行追思纪念黄旭华学长座谈会,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杰出校友。2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校区举行追思纪念黄旭华学长座谈会。图为座谈会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